2022年5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和國家統計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支持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健康發展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很多像服務業的中小企業以及處于產業鏈末端的中小企業出現了一些經營困難,中小企業普遍反映訂單難找、成本難降、賬款難收、融資難求、人流物流難暢通,難以正常生產經營,新一輪疫情對中小企業經濟運行帶來了較大沖擊。

圍繞中小企業實際困難和現實需求,徐曉蘭表示,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在緩解融資難、回款難方面,明確2022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力爭新增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1.6萬億元;對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合理采用續貸、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加強政府性融資擔保、匯率避險服務和出口信用保險等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支持力度;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的專項行動。
在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方面,徐曉蘭表示:
☑ 一是加強情況排查,集中力量化解。針對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向中小企業采購工程、貨物、服務所形成的賬款拖欠,5月底前,各地區、各部門要完成全面排查,并建立臺賬,加大集中化解力度。對于無分歧欠款,要發現一起清償一起,如果確有還款困難的,6月底前必須要提出明確的還款計劃和還款方式。對于有分歧欠款,要推動協商解決或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工信部組織有關法律機構為有困難的中小微企業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 二是加強統籌協調,壓實主體責任。本次專項行動設立了協調小組,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組長單位,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資委、銀保監會為副組長單位,加強統籌協調和組織落實。壓實地方屬地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各省對本地區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要負總責,明確具體措施、時間節點,限期辦結。各有關行業部門和監管部門要督促指導地方,積極做好本領域拖欠化解工作,加強對所監管對象的監督管理,對違法違規行為要及時予以處理。
☑ 三是加強信息披露、強化約束懲戒。建立拖欠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大型企業、大型上市公司逾期未支付中小企業賬款情況的信息披露,做好商業匯票逾期信息披露工作。今年,國務院大督查、減輕企業負擔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綜合督查,將對各地方防范和化解拖欠工作情況做重點督查。強化考核與監督,嚴格落實壓縮非剛性支出等限制措施,加大對相關責任主體及責任人的問責和懲處力度。對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典型案例予以曝光,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
☑ 四是加強源頭處理、健全長效機制。嚴格執行《政府投資條例》,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審批管理和政府投資資金預算管理,對于沒有落實資金來源的,一律不得開工建設,嚴禁未批先建,嚴禁政府投資項目以各種方式要求企業墊資建設。研究完善工程款支付擔保相關政策。加強《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等配套制度建設。
☑ 五是加強融資支持、強化對企服務。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業務,發揮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等作用,通過應收賬款資產證券化進一步流轉盤活應收賬款。通過“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中小企業服務月活動等,組織各地和有關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法律咨詢、法律維權等服務,幫助其加強合同管理,防范應收賬款逾期等風險,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

為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是銀行業保險業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負責人毛紅軍表示,為了幫助小微企業渡過難關,提出銀行要合理采用續貸、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現抽貸、斷貸。為了激發銀行的動力,同時保護企業征信記錄,出臺了一項重要的配套政策,對2022年被列為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地市級行政區域內的困難行業,包括餐飲、零售、文化、旅游、交通運輸、制造業,在2022年底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銀行如果辦理貸款展期和調整還款安排,應堅持實質性風險判斷,不單獨因疫情因素下調貸款風險分類,不影響征信記錄,免收罰息。
在促進銀行增加小微企業貸款投放時,銀保監會一直堅持“促發展”與“防風險”并重的監管導向,引導銀行健全“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建立“五個專門”經營機制,利用內外部數據資源,開展數字化轉型,提升銀行為客戶精準“畫像”,有效管控信用風險的能力。毛紅軍表示,總體上看,在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快速增長的情況下,信用風險是可控的。初步統計,截至2022年4月末,銀行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余額4476.21億元,不良率是2.18%,較年初持平。
。庳熒昝鳎罕疚牟糠窒嚓P內容和素材來源于“中國網、源點credit”;版權及觀點歸原作者所有,本站整理轉發僅供學習交流,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如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刪除。)
|